分享文章:

你快樂嗎?夜深人靜時,腦中是否曾浮現這樣的念頭:為什麼有了錢,卻買不到幸福?花了錢,卻還不快樂?

在財務規劃的過程中,仍應該要能充分地享受生活,錢要省、生活也要過,你付出的錢能否獲得更高的價值?答案是可以的!從科學角度來看,你可以用錢來買快樂,既然要花辛苦錢,就要花得值得,為快樂加分。

財務自由的關鍵:知道幸福的價值

從買房還是租房為例,有土斯有財,在東方人世界中,普遍的觀念是要擁有一棟「自己的」房子,才算完整了人生,但現在房價高漲,多少年輕人奮鬥一輩子也買不起一棟房子,從財務或生活方式的角度來看,買房也不一定是個明智的選擇。

有了一棟房子,就會獲得更美好、更幸福的生活?許多人從小受到社會觀念影響,認為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就會獲得快樂,即使背上難以負擔的房貸,也要購屋。但研究顯示,房東和房客在幸福感上其實是相等的。

這些來自家人、朋友、社會的壓力影響下,即使真的買下了房子,也是為其他人所做的,你真的不應該為了買房而買房,更正確地說,你不該迫於社會價值觀而掏出你的錢。

快樂的秘訣:減少物質支出,把錢花在體驗

我們傾向把錢花在我們認為會帶來幸福的事物上,但實際上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,新手機、新電腦、新衣服,購買的當下可能會很痛快,但三天後呢?我們經常會在購買東西後感到懊悔,為什麼?根據心理學教授伊莉莎白‧鄧恩博士的研究顯示,有兩大原因:第一,物質容易比較量化。第二,人類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。

人類有很強的適應能力,聽起來很好呀!沒錯,從進化的角度來說,這是一件好事,但談到消費行為時,在許多人身上就成了一場大災難——我們很容易適應,所以即使是新穎、新潮的東西,過了一段時間後很快就會被適應、被習慣,因此我們需要越來越多東西來獲得快樂和幸福感,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現有的事物。

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,當我們花錢在物質上時,會立即獲得快樂,但在得到物品後就會迅速下降。雖然很不想承認,但喜新厭舊確實是人類的本能。

究竟該如何擺脫後悔和懊惱,讓錢花在真正想擁有的事物上?根據舊金山大學的研究,相同的錢,購買體驗比買東西更快樂!而且普遍覺得錢花得更有價值!

我們都曾聽過張愛玲對蚊子血與白月光的譬喻,購物的快感很快會消失,但經歷和回憶可以持續一生,減少物質的開銷,把錢花在回憶上,並感激那些美好的回憶,幸福感也會隨之而來,而且如果你養成了少花錢買東西的習慣,同時也代表著創造了更多可用的資金。

這些釋放的大量現金流,除了進行投資之外,還能拿來學習新的技能或愛好,不只更快樂,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經濟回報,這才是錢發揮最大用途的幸福公式。

想學更多理財?

除了閱讀台灣ETF投資學院理財專欄,更歡迎加入上百位學員五顆星評價的《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線上課程,以及鋒哥的好書《養錢練習:10大理財好習慣讓你有錢花》

分享文章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advanced-floating-content-close-btn

小資族保險的第一堂入門課 課程詳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