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文章:

CNBC最近有個調查訪問,如果你得到1萬5千元(新台幣,下同)的意外之財,打算如何運用?有1/3的受訪者回答,想償還債務;22%的人表示,會為了短期的開銷存下來;而有15%的人則說,會投資在長期目標上。

只有2%的人回答,會把這筆意外之財花在過去負擔不起的事物上。

看起來,大多數人都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財務選擇。但想像總是美好,就像人們常常計畫好周末要完成那些未完成的工作、精進專業技能,但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多少?

事實上,根據另一項調查,平均每位美國人只存下了7.5%的可支配收入!甚至有四成的人連新台幣1.2萬元的應急基金都沒有!

雖然我們都知道哪些選擇對我們有利,但實行卻很困難!一名研究員說,對大多數人而言,花錢永遠比存錢簡單的多。每當我們走在路上看到玻璃櫥窗內的商品、電視上的置入性行銷、看到網頁旁邊的廣告時,都在承受購物的誘惑。

這時候,潛意識就會主導我們的行為;但潛意識中的財務習慣又是怎麼形成的呢?根據TD Ameritrade最新的調查,父母如何管理金錢,是塑造你現在財務習慣的主因!

家中的經濟條件、所接受的金錢教育和社區的財務狀況,這些發生在人生成長初期的事件都是影響一個人金錢觀的因素;而大多數人稱,父母是影響他們的關鍵。


(圖片來源:CNBC)

 

因為大環境不同,也會造就各個世代間差異頗大的金錢觀,TD Ameritrade的調查將受訪者分三個年齡層,分別為年輕人(20-40歲)、壯年(40-55歲)、中老年(55-75歲)。

在20-40歲區間的受訪者最年輕,也是被問及哪些事情影響他們的金融習慣時,最直言不諱的一群。他們之中,有超過一半(53%)的父母在花錢上是「不節儉」的,甚至還坦言自己也不節儉、常超支。而壯年和中老年擁有不節儉父母的分別為39%和34%,中老年族群則認為他們省吃儉用。


(圖片來源:CNBC)


(圖片來源:CNBC)

 

此外,環境對金錢習慣的塑造,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。根據愛荷華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,成長的社區中有沒有銀行,會對一個人建立和管理信貸有長期性的重大影響。

如果你在擁有許多銀行的環境中成長,會更傾向於信任銀行和金融體系。如果你在鮮少金融系統的「金融沙漠」中長大,相對地較不容易信任金融機構。該研究還表明,在沒有金融機構的「金融沙漠」中成長的人,申請信貸的速度很慢,且成年人的信用評分較低,帳戶欠款也較多。

成長過程和社會環境形塑著我們的金錢觀,這也影響了下一代金錢習慣的形成。如果你處在20-40歲的年齡層中,更是養育下一代的關鍵時刻,卻有很大比例的人們認為自己是「不節儉」的,這不論對自己或對下一代來說,都不是一件好事。不過別擔心,用健康的儲蓄和投資習慣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,永遠不嫌晚。

而且,不只是年輕族群,即使你的子女已經成年,改變也不算太遲!這不只是教育自己,而是創造習慣和紀律,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
想學更多理財?

歡迎加入上百位學員五顆星評價的《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線上課程,以及鋒哥的好書《養錢練習:10大理財好習慣讓你有錢花》

分享文章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advanced-floating-content-close-btn

小資族保險的第一堂入門課 課程詳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