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ETF投資學院將會介紹美國指數基金顧問公司(Index Fund Advisors,IFA)的一系列影片,讓投資人可以理解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的差異,從諾貝爾獎得主所提出的學術理論到市場上的實際數據驗證,讓你知道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。
前續:IFA 主動投資戒斷計畫 02:諾貝爾獎得主揭示投資三重點
我們現在要進一步看看,為何專業及一般投資者,很難藉由選股擊敗市場。
純粹就邏輯來看,一名投資者或股票經紀人的所知,有可能比全世界千百萬名投資者的知識總和還多嗎?
投資人可以將市場想成一個大型處理器,搜集著全世界數十個股票交易所中,來自千萬名交易者的資訊、知識和預測。這些交易所每天的股票交易額可能是幾千億美元,所有資訊都反映在買方和賣方分別都樂意交易的價格當中。透過這樣的過程,最後就得出了全世界股票、債券等證券的最佳預估價值。
泰倫斯歐汀(Terrance Odean)教授研究了一萬個投資帳戶,他發現投資人會習慣性地高估自己股票交易的潛在利潤,認為自己應該賺了不少錢,但許多時候他們的利潤甚至不夠支付交易成本,歐汀還發現許多投資人容易過度交易。
1991年到1996年的五年期間,交易最多的投資人,每年的報酬率為11.4%。相較之下,市場每年的報酬率則是17.9%。投資人之所以著迷於選股,是因為他們看到許多人似乎很擅長選股。當然,媒體都愛成功的故事,總是會不斷冒出所謂的明星基金經理人。
但現實中,基金的表現是很隨機的,由於太過隨機,因此幾乎不可能分辨出靠的是技巧或純粹靠運氣。
奧利維耶史凱耶特和羅素沃莫斯(Olivier Scaillet and Russell Wermers)分析了2076名共同基金經理人在 1975 至 2006 年間的表現,他們發現 99.4% 的經理人,沒有證據顯示他們有真正的選股技巧,而且 0.6% 勝過指數表現的經理人,從統計數據來看選股技巧也幾乎是 0,也就是純粹只是運氣好。
假設你很幸運,選中了一支超越市場表現的股票,然後呢?證據顯示,這無法保證該股票會持續強勁,或甚至能在未來繼續存活。
理查佛斯特和莎拉凱普蘭(Richard Foster and Sarah Kaplan),在1998年《創造性破壞》一書中描述了當初組成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公司,在 1957 年該指數建立後的表現如何。1997 年時,公司名單上僅剩 74 間,且其中只有 12 間在整段期間內報酬率勝過指數。
他們的結論是,尋找優秀的公司就像試圖捕捉光束,很容易想像,但卻抓不到。
2010 年時,米爾斯塔特曼和丹尼茲安吉那(Meir Statman and Deniz Anginer)研究 1983 年至 2007 年間,富比世雜誌每年所公布的全美最受喜愛公司品牌。他們根據富比世的評比建構了兩個投資組合,最受喜愛的投資組合包含了評價最高的股票、最受討厭的投資組合則包含了評價最低的股票。
最受討厭的股票投資組合,在此 24 年間獲得了每年 16.12% 的報酬率,受喜愛股票的報酬率卻只有 13.81%。我想最常見的迷思就是好的公司就是好的投資,若投資人仔細想想交易是怎麼一回事,可能就會意識到事實並非如此。
假設有一間,全世界都喜愛的優秀公司,姑且就稱之為蘋果吧!我想向持有蘋果股票的人購買股票,那個人就會說:等等!我可不想放棄這些未來報酬看好的股票,除非你今天先付給我部分報酬。
所以並沒有白吃的午餐,賣方會根據該公司的優秀程度要求合理的價格,當你支付了合理的價格後,你所賺的報酬則取決於你所冒的風險,但在我看來,優秀公司的風險並不高,而風險越高,你的報酬才會越好。
這些所謂優秀的公司,通常都被歸類為成長型公司,價值型公司則通常是狀況不佳的公司。仔細觀察兩者,在長期報酬率之間的差別,每年大約是5%。
那麼固定收益或債券投資是否適用同樣的原則呢?主動債券經理人是否能透過選擇對的證券來增值?某個人的名字成了債券投資的代名詞,也就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創辦人比爾葛洛斯(Bill Gross),他的紀錄相當傲人,但葛洛斯本身的看法也值得注意。
他在 2013 年 4 月的投資展望文章中,承認了他的成功有部分來自於運氣:「我們所有人,甚至是巴菲特、索羅斯、法斯等人,或許都是在投資人所夢寐以求最美好的時代初試啼聲,才得以成功。」
葛洛斯甚至在 2013 年 12 月的文章中談到了被動投資的議題。傑克柏格(Jack Bogle)創辦了先鋒集團,其商業模式為推廣指數型基金。葛洛斯表示,他自己頭幾年在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時一直搞不懂,他不明白為何大部分的投資人對於一般般的表現就很滿意了?
現在答案很明確了:投資人想承擔最低的風險,並且獲得最好的表現。
針對幾乎所有可評估的資產類別,指數型基金和許多的 ETF 表現比幾乎所有的主動經理人還要好。我們很容易理解選股和選債券的迷人之處,儘管這些技術的宣稱讓華爾街股票經理人致富,但證據顯示他們的客戶獲利卻差得遠了。
選股就像是大海撈針,是一場浪費時間、精力和金錢,且註定沒有好結果的追尋。更好的投資方式,就是信任市場的集體智慧,並買下整片大海。
以下是IFA的影片,本站也有提供中文字幕:
作者資料
- 經營「USA STOCK」財經部落格,討論指數投資、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,現為線上課程《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》講師與「台灣ETF投資學院」創辦人。
最新文章
- ETF2021-08-25【ETF工具介紹】財經M平方的ETF專區,這樣用最專業!
- ETF2020-11-23【ETF投資】國泰台灣5G+ ETF(00881)的投資策略
- 美股2020-11-03【美股投資】美國大選結果即將揭曉,投資人該做什麼嗎?
- 美股2020-11-02【美股投資】今年已新增超過 30 萬戶複委託,為何台灣投資人湧進美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