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文章:
Direxion亞洲區業務發展副總裁邱琳玲(Grace)

這次台灣ETF投資學院很高興採訪到Direxion的亞洲區業務發展副總裁邱琳玲(Grace),她是正港的台灣人,從政大財管系畢業後,曾在台灣的外資投信擔任過產品經理,後來到了美國念MBA,畢業後前往香港工作,在香港已經8年,加入Direxion則有5年半的時間,負責亞太區的業務開發,除了中國、香港和台灣,也包含了日本、南韓、新加坡等市場。

Direxion是美國市場上以發行三倍槓桿與反向ETF聞名的基金公司,這次採訪,希望帶給讀者第一手的槓桿、反向ETF投資與教育資訊!

Q:請Grace向讀者介紹一下Direxion的理念與產品

Direxion是一家美國的另類ETF發行商,著重在發展多元與非傳統的ETF產品,集中在槓桿、反向與Smart Beta這三大產品線。目前Direxion是全球規模第二大的槓反ETF發行商,在過去將近10年的時間裡,發行了超過80檔的ETF掛牌在紐約交易所,目前美國市場上超過80%的三倍槓反ETF,都是Direxion的產品。

Q:為什麼Direxion特別專注在三倍槓反ETF呢?

主要是Direxion一開始進入市場的時候,當時SEC(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)最高容許的就是三倍槓桿與反向,而主要競爭對手當時發行的ETF多為兩倍槓桿,因此在產品架構類似的情況下,為了差異化,就先發行了第一對的三倍槓桿與反向ETF,此後就以三倍槓桿與反向為主。

雖然也陸續發行一些兩倍槓桿與反向或一倍反向ETF,但對於有槓桿交易需求的積極投資人或交易員來說,三倍似乎比兩倍更具吸引力,這也是為什麼Direxion仍以三倍槓反ETF聞名於市場。

Q:請Grace介紹一下槓桿與反向ETF的運作原理

其實全世界的槓反ETF運作原理都一樣,先來講差別,主要有兩個:

  1. 不同的槓桿倍數:可能兩倍或三倍,根據不同國家監管的要求而有所不同,像是美國槓桿、反向最高都是三倍,台灣、香港、南韓與日本則是槓桿兩倍、反向一倍。
  2. 用不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去創造槓桿倍數:亞太市場包括台灣大多規定只能用期貨,歐美市場則幾乎都用Swap(互換合約),因為在歐美市場Swap的市場很成熟,ETF發行商與投資銀行用來創造槓桿的成本相對就低。而像是台灣一來國際級投資銀行提供Swap的費用較高,二來亞洲監管機構對Swap等非標準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使用也相對歐美保守一些,所以亞洲市場的ETF發行商,創造槓桿的工具幾乎都是期貨為主。

全世界的槓反ETF,共同點也有兩個:

  1. 每日重整(Daily reset),無論是槓桿或是反向ETF,追蹤的一定是標的指數「當天」報酬的槓桿倍數,而不是一段時間如一週或一個月的指數報酬,這是所有交易者都應該知道的基本知識。
  2. 每日複利(Daily compounding):因為有每日重整,所以就會有每日複利,第一天的槓桿所產生的報酬會累積到第二天去。因為槓反ETF在亞太市場才出現沒多久,所以很多投資者並不清楚這些概念,以為如果過去一年S&P 500指數漲了20%,該指數做多三倍的ETF為什麼不是漲60%?

就因為有每日重整和每日複利的特性,槓桿和反向ETF很明顯是交易型的工具,不能買進持有(Buy and hold),只適合用在波段與短期交易(Swing trading)。

這些觀念是Direxion身為ETF發行商,在面對機構法人進行槓反ETF產品教育與說明的時候,都一定會講得很清楚,不能讓投資人買了就放個三個月、半年甚至一年不理它,一定要每天監控槓反ETF的表現。

Q:就發行商看到的數據,槓反ETF投資人一般都持有多久呢?

以三倍槓桿與反向的ETF來說,平均持有的時間大概是三到五天,不過也要看投資人的身份與交易需求,像是法人機構不太會做當沖,持有期會長一些,大概是一週左右,作一些短期避險;但是也有券商回饋,少數非常積極的散戶投資人喜歡當沖,交易一些波動極大的ETF,頂多持有一到兩天。

台灣規定必須要有專業投資人(PI)資格才可以在複委託券商交易三倍槓桿與反向的ETF,根據券商的訊息,積極的投資人都做當沖而不會留倉,因為他們的標的都是俄羅斯股市、生技指數等波動很大的標的,再加上三倍的槓桿,所以不只不留倉,甚至是不睡覺,完成交易才會休息。

這是對的,槓桿與反向ETF如果做錯方向產生損失,繼續持有槓反ETF是不會像傳統無槓反的ETF會隨指數上漲再漲回來的,因為槓反ETF有每日重整與每日複利的機制,所以有賺就獲利了結,賠錢了就該盡快認賠停損。

不過如果反向一倍ETF的話,就可以持有再長一點的時間,因為每日複利對反向一倍的ETF造成的影響不會那麼大。如果無法理解為什麼,那就表示對這種商品還不夠熟悉,請千萬記得,不要長期持有。

Q:槓反ETF適合哪一種投資人?不適合哪一種投資人?

這問題非常好,Direxion身為槓反ETF的發行商,其實也不會鼓勵或接觸一般投資人,而以機構法人、專業的交易員或券商為主。

槓反ETF並不適合所有的投資人使用,只適合10%比較專業、有認證過(certificated),至少每週都會交易,也已經對期貨、選擇權等衍生性商品的交易很熟悉的投資人。

如果投資人對於台灣市場上的正二、反一ETF已經交易到很有心得與經驗,覺得目前台灣的工具在槓桿倍數或投資標的都不太夠用了,那麼不妨考慮海外的槓反ETF當作進階工具,不但連結標的更多元,且槓桿倍數也更高。

相反的,如果連期貨是什麼都不知道、連槓桿會發生什麼樣的效果跟風險都不懂,而且總是買進持有,沒有經常做交易的投資人,千萬不要做槓桿與反向的ETF。

一個市場剛出現槓反ETF的初期,的確會有很多投資人並不清楚槓反ETF的特性而貿然投入,但Direxion在美國市場已經發行10年的槓反ETF,加上也長期教育市場,所以漸漸的,會使用槓反ETF的美國投資人都具備了基本的知識,但台灣可能還要一段時間。

不管如何,投資人一定要記得交易槓反ETF的三個重點:每日重整、每日複利、不要長期持有。

Q:過去期貨型ETF因為有明顯的Contango而導致投資人的損失,後來發行了像是USL這種12月期的ETF,那麼Direxion有沒有打算發行每月重整的槓反ETF呢?

目前Direxion只有發行共同基金形式的Monthly槓反基金,但的確有考慮明年可能會發行每季重整(Quarterly)的槓反ETF。所有美國掛牌的ETF資訊都非常公開,投資人在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相關訊息。

有趣的是,正如你剛剛所說的,一些期貨型ETF會有Contango(期貨正價差,遠月合約價格高於近月合約價格)造成的問題,這也是利用Swap的槓反ETF優勢所在。

同樣的追蹤標的,台灣的槓反ETF因為只能用期貨創造槓桿,不但每個月會有期貨轉倉(Rollover)的交易成本,而且少數連結標的甚至會有Contango的問題而產生損失。

但是歐美的槓反ETF大多使用Swap創造槓桿,沒有轉倉的問題,很多投資人會發現美國掛牌的ETF價差(Spread)相對小,如果規模夠大,槓反ETF發行商取得Swap的Financing Cost也相對低。

另一個優勢則是美國造市商非常眾多且市場成熟,亞洲國家的ETF造市商主要是本地券商,國際造市商相對少,每個市場的主要造市商可能才3-5家,但Direxion在美國的造市商就有接近30家,還有獨立自營商也會做套利交易,因此就能降低ETF的折溢價。

Q:Direxion規模、成交量比較大的槓反ETF是哪幾個行業呢?

規模前五大的有金融類股、金礦產業、S&P 500、美國小型股、科技類股,這些產業類別的槓反ETF可能是發行比較久、投資人比較熟悉,或是波動比較大、投資人比較有交易機會,因此規模都很大。值得一提的是亞太市場的投資人,如果波動不大的標的,還不想做呢!所以特別青睞半導體、生技等產業,或是巴西、俄羅斯等國家的槓反ETF。

至於像是壽險公司等機構投資人,對於利率變化很敏感,則會特別喜歡金融類股或是美國公債的槓反ETF。這類型的機構法人並不會想槓桿做多,比較喜歡用反向ETF來做避險,因為持有反向ETF在交易上可以比衍生性商品更有彈性,避開風控與部位限制。

至於成交量的排名,則要看市場的情況,常常會有很大的變動。以最近而言,前五大分別是生技、S&P 500、小型股、金礦、半導體。如果是觀察台灣投資人透過複委託管道投資,交易最熱門的行業是生技、金礦、半導體以及俄羅斯(俄羅斯股市跟油價連動性高,用來交易油價的波動甚至更有效)。

Q:Direxion怎麼看比特幣ETF市場?

Direxion還是以發行槓反ETF為主,而目前SEC對於比特幣ETF還是觀望態度,不過最近對於VanEck的實體加密貨幣ETF可能將有所交代,所以對於未來還是保持樂觀態度,應該12月底SEC會有明確的主張,畢竟SEC對比特幣期貨的觀察期也已經快要滿一年了。

比特幣市場有很明確的避險需求,所以將來如果有實體比特幣ETF的成功發行,對於槓反ETF的通過也會更值得期待,因為只能做多卻無法反向避險的市場,終究是不夠健全的。

Q:Direxion對未來的產品規劃方便透露嗎?

Direxion每年都會持續發行新產品,希望可以提供更多另類的交易工具給投資人使用。例如,近期S&P指數將Facebook和Google等公司在產業上重新分類,推出新的電信類股指數,跟其他ETF發行商一樣,這一定會跟進指數的調整而推出槓反ETF。

此外,明年則會推出更多Smart Beta的ETF。現在可能接近多頭末升段,所以高股息、低波動或具防禦特性Smart Beta的ETF更適合現階段投資人的需求。過去機構法人大多只使用S&P 500指數的ETF,但目前也越來越接受策略型的Smart Beta ETF,甚至會主動詢問有沒有符合他們投資目標的多重因子ETF。

像是壽險公司等機構法人也的確面臨兩難,因為投資有許多限制,規模太小、交易量太低不能投資、太新還沒有足夠的追蹤紀錄也不能投資。不過對於比較積極做量化交易的機透法人來說,Smart Beta ETF反而是很好用的工具,可以直接用來調整投資組合的Beta係數。

Q:Grace是否有推薦給讀者的ETF投資資源?

以下是我自己常用,而且也是專業投資人都知道的美國ETF網站與他們的功能:

Q:Grace自己是怎麼投資的呢?

我以傳統基準指數ETF或像是內部人買回題材的Smart Beta的ETF來組成核心的投資組合,並且買進持有。衛星投資組合則以戰術型的槓桿與反向ETF去跟隨市況做調整,最近會特別著重在防禦型ETF。

我的看法是在末升段不要為了3-5%的機會而讓自己可能損失10%,現階段操作要特別謹慎,傳統買入且長期持有策略在目前這種市況不易操作,用短期波段操作才有機會獲的較好潛在報酬。

目前美國市場的投資人已經開始佈局防禦類股,像是醫療、公用事業和航空國防類股,比較不受景氣影響。另外美國以外的市場估值算便宜,也可以慢慢進行長期佈局。

Q:Grace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些交易槓反ETF的技巧?

舉例來說,當大波動出現的時候該怎麼做呢?像是今年十月的科技股大跌,並不是只有一兩天的趨勢。如果只有一天,通常也沒機會把握,但是如果有很明確的趨勢,反向一倍的ETF其實比較適合用來掌握一個波段機會,因為方向如果看對,你可以持有整個波段,不必像是反二或反三的ETF會有高度槓桿的作用與每日複利效果而不能持有太久。

如果看錯方向,也因為每日重整的效果較低,不會像高度槓桿倍數ETF有太多損失。這部分如果不知道為什麼,一定要好好了解前面所提到的每日重整和每日複利。

那兩倍或三倍槓桿的ETF要用在什麼時候?如果技術分析的指標出現而且訊號很強,例如在主跌段才可以用反三做短波動交易;在主升段,可利用槓桿倍數較高的ETF強化潛在報酬。但請記得,千萬不要長期持有,以三倍槓反ETF來說,平均持有期間約3-5天,而且持有期間一定要每天監控市場變化。

在操作槓反ETF的時候,停損的心態很重要,買進之後建議同時下停損單,例如20元買進,停損10%,就要跟著下18元的停損賣單。賺了錢也不要貪心,賺了就要跑,當然也可以用停利賣單來處理。很多券商會用玩笑話說,槓反ETF是一夜情,不要跟它談感情。

Q:Grace怎麼觀察台灣的資產管理市場?

台灣投資人相較於中國或香港的投資人,對於ETF的交易知識或財經知識其實算是非常了解的,而且對於海外交易的接受度也是最高的,尤其90%的複委託都是往美股市場投資,而且非常大的一部份都是交易ETF。現在海外正二、反一的ETF已經不需要專業投資人資格才能交易了,所以運用海外槓反ETF的投資人也越來越多。

就目前的觀察,共同基金規模的成長已開始緩慢且停滯,反而是ETF的規模在全球都有明顯成長,ETF在亞太市場,包含台灣、中國,將來還是有很大的成長與發展的空間。

Q:日前立委質詢金管會主委,提到美國與台灣ETF費用相差懸殊,Grace對此議題有什麼看法?

在美國的ETF發行商工作,同時也是對台灣市場夠了解的台灣人,這樣的雙重身分的確應該對這件事情說點什麼。我認為要先知道的是美國ETF的銷售管道和商業模式和台灣市場不同,許多美國的資產管理公司發行ETF或是交易ETF可以用很低的費用,甚至免手續費,是因為投資平台的目標是將投資人在401k等退休規劃的資產先吸引過來,再透過理財顧問以諮詢費、規劃服務費等方式獲利,但是台灣並沒有這樣的營收模式。

所以如果要把不同制度和不同商業模式的產品拿來比較,迫使台灣業者加入價格戰,對台灣ETF發行商以及未來ETF產品發展都不是一件好事。

以Direxion發行的槓反ETF來說,投資人並不在意很高的費用,在這個交易型工具的市場沒有價格戰,只有產品戰。但是核心資產的傳統型ETF在美國之所以可以打價格戰,則是因為資產管理業者的獲利方式還有所謂投資顧問費用。如果不了解這些就貿然比較,其實是很危險的,不是沒有人想發核心資產的ETF,就是失去開發新產品的資源或直接退出市場了。

結語:

槓桿與反向ETF是比較進階的交易工具,然而許多投資人縱使對這樣的工具很陌生,卻仍然毫無畏懼的去使用,因而蒙受損失。希望透過這次的專訪報導,可以讓投資人更了解槓桿與反向ETF。

如果對於槓桿與反向ETF想要更深入了解,也歡迎點擊以下連結,免費試看ETF線上課程,第16單元介紹的就是槓桿與反向ETF:https://hahow.in/cr/etfclass

分享文章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小資族保險的第一堂入門課 課程詳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