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文章:

本文刊登於Money錢,題為「看穿儲蓄險的真正報酬率」。

最近金管會對儲蓄險有不少的監管動作,能正視台灣特有的保險亂象是一件好事,不過其實問題在於制度,如果制度不從基礎去調整,只能說將是治標不治本。

台灣賣太多儲蓄險,根本是亂象

台灣有過半被銷售的保單都是儲蓄險(高達7400億元),但吸收了龐大資金之後卻又沒有投資商品可以買,不只造成台灣的債市、房市、ETF市場發展畸形,海外投資更是導致資金外流或是受台幣匯率波動衝擊。

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金管會將強化保險商品送審、宣告利率及銷售後管理機制。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甚至表明,現在宣告利率喊到 4% 太高了。不過說實在的,宣告利率畢竟不等於保戶從儲蓄險所獲得的報酬率,而是是保險公司定期公告自己可以獲得的投資報酬率,端看保險公司自己的投資組合調整。

買儲蓄險的保戶知道自己的報酬率嗎?

保戶真正在乎的是自己能獲得多少的報酬率,而不是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。只是保戶通常不知道,因為現在的保單並沒有公告IRR(內部報酬率),保險業務員大多也不會算,會算也不敢算給保戶看,因為一揭露可能就會發現,原來前幾年儲蓄險的IRR甚至是負的,即便幾年後轉正了,可能也沒有真的贏過定存利率。

儲蓄險或年金險種類眾多,有的保單重視保障,所以IRR的確不理想,但是對於需要壽險的保戶來說,這種儲蓄險反而比較能提供保障。但真的需要保障,我還是建議透過定期壽險和定存分開規劃。

目前市場主流的儲蓄險其實是不重保障而重視報酬率的,因為這才是保戶的需求,只是這種保單不但保障低得可憐,連報酬率也沒有真的贏過定存,但是保戶真的知道嗎?大多數保戶購買前恐怕都沒有真的知道自己所要買的保單,每一年的IRR到底是多少,甚至也沒有真的好好看過解約金表或保單價值準備金表。其實,這就是制度問題。

保險業務員在銷售的時候,竟然拿比較高的宣告利率來誤導,保戶卻無法獲得正確的IRR進行報酬評估,當然就會買到不符自己需求的保險。

金管會如果真的要解決這個亂象,就必須要求所有儲蓄險、年金險等相關保單要公告每個年度的IRR,讓保戶取得資訊上的透明與對等。

想知道更多關於保險的基本常識?該怎麼規劃才能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?如何能讓自己能獲得應有的理賠?歡迎加入《小資族保險的第一堂入門課線上課程!

想學更多保險?

除了閱讀台灣ETF投資學院理財專欄,更歡迎加入《小資族保險的第一堂入門課線上課程,以及鋒哥的好書《養錢練習:10大理財好習慣讓你有錢花》

作者資料

李 柏鋒
李 柏鋒
經營「USA STOCK」財經部落格,討論指數投資、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,現為線上課程《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》講師與「台灣ETF投資學院」創辦人。
分享文章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advanced-floating-content-close-btn

小資族保險的第一堂入門課 課程詳情